“谢谢爹!”

    头一次可以随父王出征的朱高燧,显得满面都是兴奋地回答着。

    就这样、全军再次起兵南下,首先进驻了保定扎下了大营……

    不久、得到探报探得的消息,盛庸统军二十万依然驻扎在德州,而平安、吴杰二人驻守在真定。

    到底该先打谁呢?就在众将聚集在中军帐中之时,这个问题无疑成为了讨论的焦点,主张先打真定的将领不在少数。而就在此时,一直站在地势图前边看边听着的朱棣,最后却做出了相反的决定。

    “诸位,那平安、吴杰其实不足为虑,”

    朱棣从地势图前转回身来、看向了大家,

    “他们的进退完全取决于盛庸,如果盛庸那里被击退的话,那二人便不会再有任何的做为,所以孤王觉得还是要先去解决盛庸。”

    “可是毕竟我军现在离真定近一些,如果越过他们去德州和盛庸对战,平安、吴杰率兵从我们背后偷袭又当如何?”

    丘福不无担心地问。

    朱棣扫视了大家一眼道,

    “你们放心好了,平安、吴杰经上次出兵一次便被击败,已经不敢贸然来袭了,只要我们速度够快、那两个人可以不去理会。另外我早已命蒙古营游骑兵在真定附近以做疑兵,而且还有驻守在深州的郑亨一直注意着他们的动向,所以不必担心。”

    “哦……”

    众将听了均不再做声。

    其实朱棣很清楚大家在担心着什么,毕竟燕军兵力不足,这是其最大的弱点。如果盛庸踞守德州、凭借二十万的兵力守住这座城池、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而燕军前去若久攻不下、搞不好再象上回济南之战、三个月都没能奏效,真定军再来袭扰,那岂不是又要陷于腹背受敌之中了么?

    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朱棣更清楚、盛庸绝对不会呆在德州城中不出来的,理由是无论从朝庭的角度、还是从其自身的角度上看,都不允许他这样做。

    朱允炆以此一胜便告于太庙、诏告天下,会让满朝的人误以为战胜燕军、乃至擒获燕王的时机就在眼前,如果盛庸在此时按兵不动,缩在德州城里不肯主动出击,那么守着黄子澄他们那几个人绝对不会允许的,一定会催促其出兵。而从盛庸本人来说,其原本是从中下层将领中跃升式提拔为大将军的,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本钱、来不遵从朝庭旨意而自行其是,更何况他也急需立更大的功劳、来巩固其地位。

    所以从这些所有方面来看,朱棣都敢断定、盛庸一定会离开德州,主动来和自己对阵。

    然而事实证明,燕王的推测又对了——

    就在燕军以漫步似的速度、向南推进之时,德州的盛庸果然统领全军出迎,并在夹河一带驻扎下来。

    得知消息后,朱棣立刻命全军急速赶往那里,在离夹河四十余里的地方扎下大营,然后在中军大帐聚将。众将已得知盛庸离开驻守的德州,均对燕王的准确判断倍感钦佩,只等他一声令下、便再次与这个劲敌展开交锋。

    不过见了大家跃跃欲试、十分期待的目光后,朱棣不过是云淡风轻地告诉他们,不要急于求成、更不得带有焦躁情绪做战,之后让全军将士好好地休整一天,以便养足锐气,说到最后就只有一句话,

    “都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