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2/2)
燕王朱棣因屡次受命出塞巡边,更拥有大量精兵。
但明太祖又不能不对历史上的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有所鉴诫,他规定封王只掌兵权,不能治理人民,也不能征收赋税,禄米则由国家统一发给。
最后一种是虚封型封王,所谓虚封,指封王仅有爵位而无封地,是一种精神封王,好一点的朝廷还给发俸禄。
最典型的就是宋朝的封王制度,表面上看,宋代封王如魏王、燕王、秦王、楚王等的名号上都带有地名,但并没有封地,仅是虚封,而且,宋代封王的爵位也不再世袭。
除了国家政体这种专制集权统治的集中体现外,秦始皇还在礼仪制度做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规定。
统一天下后,秦王嬴政召集群臣商议为自己确立一个新的名号,否则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群臣建议他采用古代三皇五帝中最尊贵的称号“泰皇”,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权力和名号也应该超越之,于是他创造了一个新的称号“皇帝”。
同时废除谥号制度,我们都知道在此之前的周朝以及秦朝之后的所有朝代的天子帝王都有谥号。
谥号是死后根据天子帝王生前品行事迹给的,属于盖棺定论型称号,比如烽火戏诸侯的姬宫湦谥号幽王(淫德灭国曰幽)、引起国人暴动的姬胡谥号厉王(暴虐无亲曰厉)、本书主人公刘邦的谥号高皇帝、刘彻的谥号孝武皇帝。
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有损帝王权威,因此把它废除了,取代以始皇、二世、三世乃至万万世。
纵观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也只有秦朝的2个皇帝和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傅仪没有谥号。
此外,为了巩固这个前无古人的统一帝国,秦始皇还在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里面对中华民族最为影响深远的就是“书同文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文字统一对于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最硬核的外在表象非语言文字莫属。一个民族的文字不灭必注定其文明不灭,其文明不灭必注定其民族不灭,其民族不灭必注定有其发展和统一。
后世王朝“百代皆行秦政”。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但明太祖又不能不对历史上的七国之乱与八王之乱有所鉴诫,他规定封王只掌兵权,不能治理人民,也不能征收赋税,禄米则由国家统一发给。
最后一种是虚封型封王,所谓虚封,指封王仅有爵位而无封地,是一种精神封王,好一点的朝廷还给发俸禄。
最典型的就是宋朝的封王制度,表面上看,宋代封王如魏王、燕王、秦王、楚王等的名号上都带有地名,但并没有封地,仅是虚封,而且,宋代封王的爵位也不再世袭。
除了国家政体这种专制集权统治的集中体现外,秦始皇还在礼仪制度做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规定。
统一天下后,秦王嬴政召集群臣商议为自己确立一个新的名号,否则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群臣建议他采用古代三皇五帝中最尊贵的称号“泰皇”,秦始皇对此并不满意,他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权力和名号也应该超越之,于是他创造了一个新的称号“皇帝”。
同时废除谥号制度,我们都知道在此之前的周朝以及秦朝之后的所有朝代的天子帝王都有谥号。
谥号是死后根据天子帝王生前品行事迹给的,属于盖棺定论型称号,比如烽火戏诸侯的姬宫湦谥号幽王(淫德灭国曰幽)、引起国人暴动的姬胡谥号厉王(暴虐无亲曰厉)、本书主人公刘邦的谥号高皇帝、刘彻的谥号孝武皇帝。
秦始皇认为谥号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有损帝王权威,因此把它废除了,取代以始皇、二世、三世乃至万万世。
纵观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也只有秦朝的2个皇帝和中国的最后一个皇帝傅仪没有谥号。
此外,为了巩固这个前无古人的统一帝国,秦始皇还在社会经济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里面对中华民族最为影响深远的就是“书同文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文字统一对于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以说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最硬核的外在表象非语言文字莫属。一个民族的文字不灭必注定其文明不灭,其文明不灭必注定其民族不灭,其民族不灭必注定有其发展和统一。
后世王朝“百代皆行秦政”。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