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洛芒还要求大幅度增加法国国内的移民配额,希望在1800年前后,整个休达殖民地,哦不,是西北非的殖民地的移民数量,可以达到8到10万人。

      从大革命时期开始,历届的法国政-府都在推行毫不妥协的“法语化”政策,对拒绝接受法语的非法语居民展开了长期的斗争。

      而这其中,直到16世纪才最后被并入法国的西部边缘地区布列塔尼,更是被共和国政-府大力镇压的“不服王化”的地区。

      单单从1795年开始,整个法国西部各省份,尤其是布列塔尼半岛以及旺代地区,就有1万多政治犯被流放到海外,很多是被安置到相隔万里的北美圣路易斯安娜殖民地,或是更远的法属圭亚那。

      然而,依照布列塔尼总督布律纳的时间规划,他需要1800年左右,将那些已被剥夺法国公民身份的,约10万名“不愿意说法语的非法人士”,全驱除到海外。

      而在当下,布律纳总督的“移民计划”仅仅完成十分之一。而要在未来三、四年内,送走剩下的那9万多不愿意说法语的“非国民”,显然时间紧,任务重,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如今,来自休达总督的大规模移民请求,完美解决了布律纳的难题。第一执政官直接做出批示,让两位总督在移民问题上,做直接对接。

      那是从南特出发的1干功率的蒸汽运输船,可以运载350人,航行到直布罗陀海峡南岸,全程不过1800公里。

      依照24小时可以行驶400公里的平均航速,哪怕是加上沿途煤炭与淡水的补给,以及养护时间,总航程不过6天左右。

      这比起从法国沿岸的港口出发,前往北美殖民地圣路易斯安娜,平均需要12周,约84天,要少得多。

      所以,将一些罪行较轻的国内政治犯,流放到摩洛哥殖民地,实施“充边”,属于一件非常利国利民的好事。

      此外,摩洛哥的沿海条件不错,分布有大片的森林、矿产、耕地,及其附近海域的丰富渔场,基本上可以做到自足自给。

      此刻,安德鲁也打算将已被废黜的普王威廉三世,王后露易丝,他们的孩子,还有拒绝向安德鲁和新王奥古斯都效忠的霍恩索伦家族成员,以及普鲁士的各类死硬分子(主要是文官),统统打包起来,流放到尚在征服中的摩洛哥殖民地。

      与其他的北非国家相比,摩洛哥的经济资源还算不错,有绿洲,有水源,有不少适合农业耕种的土地,其附近海域属于世界级的天然大渔场。

      此外,摩洛哥还有锰、铜、磁铁矿和无烟煤等矿产资源。而最为关键的,却是摩洛哥出产优质的磷酸盐,这是钢铁等冶炼工业中,必不可少的耐火材料,也是改造北德平原土壤的重要化肥原料。

      15世纪起,葡萄牙就占领了休达、丹吉尔和阿尔西拉,而西班牙占领梅利利亚。16世纪初,欧洲列强控制了几乎整个摩洛哥大西洋沿岸地区,并向内地侵袭。

      1666年,居住在塔菲拉勒特地区的菲拉勒人创立的阿拉维王朝(又称菲拉勒王朝),取代了萨阿德王朝,这个王朝在伊斯梅尔苏丹统治时期(167至1727在位)击溃了西葡列强的武装入侵,收复了除休达、梅利利亚港口和少数小岛外的沿海失地。

      那时的摩洛哥一度强盛。等到伊斯梅尔苏丹死后,封建主的内讧和混乱,又使得这个国家陷于分裂和紊乱的状态。

      刚刚结束的休达攻防战,已经彻底暴露了名义上统治着摩洛哥的阿拉维王朝内部统治的无能,以及内部诸侯相互混战,孱弱不堪。

      基于此,安德鲁最终同意了洛芒的建议,决定向摩洛哥再度派遣一个师团规模的地面部队,继续南下征讨阿拉维王朝,并迫使后者割让更多的领土,作为法国的海外殖民地。

      不仅如此,摩洛哥也将成为法国向东继续征服的基地和跳板。那是北非海盗联盟(巴巴里海盗)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似乎越来越不尊重欧洲霸主法兰西。

      前几年的时候,共和国已经与海盗联盟续签过一份和平条约,后者不能袭击悬挂三色旗的商船。

      然而在今年以来,这些海盗受到英国人的挑唆与收买,开始撕毁与法国的和平约定,公然攻击悬挂三色旗的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