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的实力强到这份上,辛筝很好奇王清不清楚,若不清楚也就罢了,若是清楚,那王的忍功真真是一流。

    她当年要是有这份忍功....要能忍到这份上也就不是她了。

    辛筝再去看东郭绰,距离有些远,看不清东郭绰是什么神情,但从站姿来看,好像还算镇定。

    不过这会儿,好像除了保持镇定不失仪态也做不了什么了。

    辛筝漠然的看着那名被淘汰的失败者陈述着自己的发现,东郭绰的贵族身份是假的,有人证,这人不知从哪找来了一名鱼国的贵族作证。

    鱼国贵族信誓旦旦自己认识东郭绰,东郭绰只是一个鱼国一个鄙贱小吏之子。

    有人就问了,既然是鄙贱小吏之子,你一个公族子弟怎会认识?

    鱼国贵族吭哧了好一会才回答,东郭绰在鱼国是个名人,据说师从山鬼,允文允武,总之,很出色,鱼国认识他的人不少。

    王半信半疑的看向东郭绰。“他所言是真?”

    东郭绰松开了掐出血印的手掌,稽首

    <ter>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

    </ter>行礼请罪,谦卑的道:“草民却非鱼国公族,千里赴王畿只求为帝国效力,奈何出身卑微无颜得见王,不得已,除此下策。”

    新军的军将从一开始就说了从各个公卿氏族的子弟中挑选,东郭绰的欺君之罪毫无悬念。

    欺君之罪是个很有意思的罪名。

    说它严重,历史上不止一个倒霉蛋因为这个罪名而全族斩首。

    说它轻,历史上也有不少人虽然有这个罪名,但最终以君臣一笑置之而告终,毛都没损失一根。

    东郭绰有才,王自是不愿砍了他,公卿贵族们非常想,反倒是诸侯与诸侯的质子们属于第三种,不想砍了东郭绰,但也不想东郭绰什么事都没有,良才部落难,明主焉有慧眼识英才搭救人才的机会?

    表现最从心的反倒是君离,据理力争统军之人以才为先,东郭绰不论出身如何,他都是按照规矩一步一步赢到这里的,如此良才美质若因出身而遭弃无疑是对新军将士的不负责,也会寒了天下士人的心。

    王对君离的言辞非常支持,但没用。

    王自然有自己的党羽,但王多年培养的势力又几个不是贵族出身?自然十之七八都看不上东郭绰,不想坏了规矩,哪怕是碍于情面与王的意志而不得不表示支持的,态度也不是很积极。

    最后校场上非常诡异的发展成了君离一人舌战群雄。

    君离说得有条有理,引经据典,来一个驳一个,驳到最后变得仿佛笑话。

    君离不论怎么说东郭绰才华横溢,反方都咬死了东郭绰的出身,鄙贱之人,不配统率新军。